好品质、更有性价比
全国咨询热线:0314-4219918
当前位置:首页 > 爱游戏官方首页

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

来源:爱游戏唯一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5-08-07 23:34:10

茶是众多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载体。我们在努力营造一个国家的喝茶氛围,最终要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之

产品介绍

  茶是众多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载体。我们在努力营造一个国家的喝茶氛围,最终要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重新建立的过程中一直在改变。

  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全球的经济发展形势每年都在变化。每一个时代的文化中心都跟随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中国以前做过世界的经济中心,也做过世界的文化中心,只是后来这些中心转移到了欧洲,到了美洲。今天,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可能会再次变成全球的经济中心之一,东方文化会再次回归。在这过程中,文化的回归是我们挖掘传承的,还是创新的,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我们要找到它的逻辑关系。

  我是学设计长大的,学的是西方的设计方法论,学的是包豪斯。我们大家都希望能有一套中国自己的设计方法论。我们的造物方法论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的典籍里面,在我们博物馆里,埋藏在我们的地下里,我们应该把它们重新挖掘出来再解读。墨子的《造物论》是中国的设计方法论,现在国内有一些高校在做这个工作,把墨子的造物论编辑成中国的设计的教科书,以后,我们大家可以“中西医结合”一起治疗今天中国造物的某些“病”。

  任何一个行业,不论是做产品,做空间,还是做商业,关乎的无外乎是“人事物”。造物的部分该如何去提升?墨子在造物论中提出,第一是“便于生”,要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格物致用;第二是“便于身”,满足生活的实用和好用;第三是“便于利”,反对盲目刺激消费的纯装饰设计。

  墨子的设计原则始终是围绕着利国利民,兼顾全体的思想而展开的,主张实用好用的设计,不为欢乐而设计,不为纯粹的装饰美而设计,不用设计刺激无止境的人的贪欲。这对形式至上、装饰泛滥、追求眼球效应的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警示作用,设计师要重新审视少即是多,形式追随功能,为大众需要而设计等当代设计主张。

  我希望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设计师一起讨论,找寻到中国设计的原本,找寻到中国设计的方法论,在这个多变和快速地发展的社会里面,用我们自己的方法论,做自己颜值的产品。

  日本茶道传承几百年有自己的标准,能开始自己新的创新了。我们还需要再多沉淀一些时间,要在一笔一划描红的过程,再花多点的时间,然后才开始写自己的狂草。毕竟我们开始写“正版字”的时间还没多少年。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很强,但创新是试错的过程,如果没找到对的,这个错的几率非常高。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有数以百倍的载体,当这些载体以最基础、最原始的状态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解构它,用什么方法去找到它能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我们应该找到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任务。文化要消化形成自己的内核,不是停留在墙壁上,放在博物馆里。

  这两年非遗、文创的热度慢慢的升高,在国家层面也大力提倡全面复兴民间传统文化。但是我们的文化产品是什么?它在哪里?作为设计师,要求我们翻译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些载体。在解读以前,民间传统文化更像是一个乱码,不管是丝织品还是陶瓷,都是乱码。茶器也是,如果没有被翻译,它只是一个容器。

  茶,也需要被“翻译”,需要以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去表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中。中国茶大部分还是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中的茶,怎么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相互接触、相互融洽,我认为需要更加多别的行业的人进到茶行业里面去改变,产生化学反应。做茶的人也要好好想一想,自己做的茶和别人的茶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如果是你来翻译这个“乱码”的话,你会怎么做?

  纵观国内茶企,很多在苦苦挣扎,生存状态堪忧。更多的是想做品牌,但是不知道如何做品牌的,很多人以为设计个logo,做一套VI手册就叫做品牌,其实这还早呢!其实在做商业闭环,做产品设计,很多消费类品牌已经做得滚瓜烂熟,一些标准化的方法论的词汇也非常多,我们只需要把这些词汇,再次阐述成茶人可以懂的,做茶叶的人可以懂的字就可以了。当把这些字一个个解读好,我们茶企的状态一定会有所改变。

  茶行业发展需要更加多的跨界思维。如何在现代化的都市中,通过传播优秀文明,让民众找到城市的归属感和国家的认同感,我们组织发起了一个叫“百次茶会”的活动,利用百次茶会做行为认知,做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感的认知。截止2019年,“百次茶会”在深圳就已完成了240场活动,活动包含非遗展览、茶会、沙龙、雅集等等。

  喝茶的方式要有,但也要有一些创新的方式存在。如何创新?就要做有根之木、有源之水。找到源头,在源头上做一些对的、适当性的创新提升我们未来对于茶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人文生活的发展的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