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质、更有性价比
全国咨询热线:0314-4219918

国之所需 创新所在——太原理工大学4项国赛金奖的背后

来源:爱游戏唯一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4-03-18 16:56:39 人气:1

  在10月份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太原理工大学斩获4项金奖,其中产业赛道项目“减隔震装置大流量需求下动态伺服液压控制”及“AI智能掌超设备及辅助诊断系统”均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金奖,不仅实现了在该项赛事上金奖零的突破,更一举成为获金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产业赛道领跑全国的高校。

  厚度小于0.1mm的“手撕钢”、掌上移动的智能医疗设施、绿色低碳的高端装备液压驱动技术……这些高科技“点子”中,都蕴含着太原理工大学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的雄心和梦想。

  高端装备创新是《中国制造2025》五项重点工程之一。此次太原理工大学的4个金奖项目中,有两个都是面向高端工程机械产业的,一个是“减隔震装置大流量需求下动态伺服液压控制”,一个是“绿智液驱—全球高端装备低碳液压驱动技术引领者”。两个项目均由山西省电液控制元件及系统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液压技术领域资深专家权龙教授指导,小组成员也都来自他带领的太原理工大学机电系统节能与智能控制导学团队。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此次太原理工大学4个金奖项目中,有3个填补了“卡脖子”技术空白,除了权龙教授指导的两个项目,还包括该校青年教师王涛教授等指导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手撕钢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项目。权龙教授说,破解高端装备“卡脖子”难题,一直是团队攻克的主要方向。其实,对于这3个项目团队的师生们来说,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都是他们始终埋在心底的责任和使命。

  该校另一荣获金奖的项目“AI智能掌超设备及辅助诊断系统”,则是一项服务于基层老百姓的惠民利民项目。“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关系到患者的医疗诊断、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检测等一系列全民医疗卫生健康的事情,关乎普通人的幸福感、安全感,我认为这极其有意义、有价值。”项目指导教师李晓春教授表示。

  “尽管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但距离真正的高水平发展还有距离,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现象,如现有高端装备能效低、控制特性差、核心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等问题亟待解决。”权龙教授表示。

  在此次大赛中,他指导“中龙智驱科技”团队揭榜了命题为“减隔震装置大流量需求下动态伺服液压控制”的项目,以压剪试验机为突破点,攻克其承载的兼顾高性能、高能效和高功重比的技术瓶颈,解决了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能效低、控制难、减重难的技术痛点。

  “绿智液驱”团队的项目也取得了技术突破。“项目针对液压系统能耗低和动势能回收利用率低的国际难题,进行了驱动与动势能直接储用集成技术、载荷差异均衡技术、补偿压差连续可控低压损流量控制技术等三大技术的自主创新,可极大地减少控制阀产生的节留损失,从源头实现节能减碳。”项目负责人王翔宇介绍说,经过测试,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整机液压系统的能效提高40%,可降低内燃机能耗达60%。

  “几年前,国内公司制作的超薄不锈带钢仅为0.05mm,但0.05mm以下只能依赖进口,企业不得不忍受国外垄断市场的漫天要价,按克出售、价格几乎和金价相当。”“泰箔科技—手撕钢”创业团队的王涛老师介绍说。在此次大赛中,由该校黄庆学院士团队与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联合攻关的“手撕钢”项目,通过多能场辅助轧制技术和自主研制的二十辊轧制装备,突破了不锈带钢现有的轧制极限,成功开发出10微米手撕钢,可用于航空航天、智能3C、新能源等各个领域。

  如何让更多医疗检测技术下沉,为基层老百姓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是“AI智能掌超设备及辅助诊断系统”项目团队师生的目标。此次他们开发的掌上移动医疗辅助诊断系统,有面向基层医院开发的掌上ELISA 检测仪、心血管疾病检测技术、智能手机比浊仪;也有面向个人用户开发的掌上试纸条分析仪;还有聚焦多种生化指标检测的高通量“盘片式”分子诊断技术,这一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检测仪进口依赖、检测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李晓春教授2012年回国后,便带着几名学生开始了研发工作,他们从“一间厨房”起步,逐步建立起先进完备的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对一些不常见的疾病难以确诊或者症状轻微而被忽视,有时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期。”项目负责人、太原理工大学博士李海琴深有感触地说,“运用掌上移动医疗辅助诊断系统,会使得疾病筛查工作更方便准确,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多年来,牢记这一“研发初衷”,该团队不断推进技术突破,并在专业领域得到了充分肯定——目前他们已与命题企业小白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多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协议,相关这类的产品也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做试用。

  在参赛过程中,师生们都经历了一次从科研工作者到创业者的转变——他们伏身融入“企业”,把握企业完整的运作流程,为来之不易的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做足功课。“从产业政策到产品选择,从市场分析到市场营销,从公司组织管理到生产运作、财务分析、风险投资,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完善,真正上好产学研转化这堂生动的实践课。”一位参赛学生感慨地说。

  “校园里有一批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队,他们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支持下,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踊跃参加创业实践,不仅紧贴国际国内技术前沿,而且为行业痛点、产业难点提供智慧和解决方案,将创新理想融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中去。”太原理工大学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此次取得突破性成绩,既是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学校创新创业育人生态注入了新的动力。(李林霞 张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