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了3年的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U-BBS)迎来了换维晋级2.0版——河南大学X+医学学科穿插午茶会(X+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Biweekly Seminar,HENU),简称“X+MIBS”。7月7日,“X+MIBS”首期暨HU-BBS2022第2期在楼二楼学术陈述厅成功举行。我校“黄河学者”、纳米杂化资料使用技术国家当地联合工程研讨中心博士生导师张琳教授环绕“酶电催化:从根底到使用”论题作陈述。资料学院时新建特聘教授、根底医学院黄永伟教授、榜首隶属医院王丽副教授与谈。来自医学、化学、药学、生物学、资料学等近30位跨学科专业学者一起参加研讨。
陈述伊始,张琳博士介绍了酶电催化的特色和使用,酶电催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研讨范畴,结合了生物催化和电催化的长处,可大规模的使用于酶电组成、酶传感器和酶燃料电池等。张琳博士从经典电化学动身,经过将酶或电子中介体固定或共固定到电极上,构建了高效的辅酶NADH的电化学再生系统、植入式微型化葡萄糖/O2酶燃料电池。未处理经典电化学系统存在的固有问题,张琳博士展开了双极电化学研讨,与经典电化学比较,双极电化学具有无线连接、多个作业电极和非对称性等特色,在手性分子的无线酶电组成、非对称资料制备、微纳马达和无线电化学传感等范畴有共同的使用优势。张琳博士奇妙的构建了3D悬浮的双极电化学系统,经过添加微电极的个数,大幅度提高了辅酶NADH电化学再生的转化功率,相关研讨效果在化学范畴尖端期刊Angew. Chem. Int. Edit.(IF 16.823)上宣布,并被选为V.I.P及封面论文。随后张琳博士共享了未来的科研规划,希望在无线电化学传感范畴有所突破,并约请医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深化展开穿插协作研讨。
陈述完毕后,3位与谈人,纳米资料工程研讨中心杰青杨文胜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王彦明教授、汪欣教授,根底医学院李霞教授,资料学院程纲教授,数学与计算学院庞志峰副教授等,从不同学科布景与张琳博士进行了深化的学术沟通,现场学者热情高涨、学术气氛稠密,立异思想火花频现。榜首隶属医院检验科王丽主任与张琳博士就酶电催化最新研讨效果的临床使用问题达到协作意向。
据悉,为支撑生物学一流学科建造,在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君健“拥抱生物学、融入生物学”的倡议下,医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以“增进学者友谊、促进学术立异、推动‘一流’建造”为主旨,联合创办了“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 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自2019年6月27日举行首期以来,已成功举行47期,我校根底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数学、药学、物理学、化学、资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软件科学等医理工相关学科专家学者3000余人次参加线下思想磕碰、沟通互鉴,在深化学术研讨中寻求科研协作符合点。四川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多名专家学者应邀讲学,并与我校专家学者树立友好协作伙伴关系。现在,HU-BBS已打造成了享誉省内外一张靓丽的学科穿插立异学术手刺,其所发挥的耳濡目染效果正在慢慢地闪现,其所会聚的学术品牌效应也正在得以扩展,相关实践探究的理论效果在教育部主管的《大学与学科》杂志宣布。为进一步拓宽学术视界、优化立异机制,招引国内外更广泛多学科高层次人才会聚渠道、磕碰思想,在校党委副书记季波的领导和支撑下,校园医学教育归纳变革发动“1+1+1”立异形式,以“新医科”建造为关键,以医学问题为靶向,全方面推动医理文工多学科穿插立异和医学教育高质量开展,决议把HU-BBS换维晋级为X+MIBS。
张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黄河学者”。2010年结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2011年获得欧盟Erasmus Mundus奖学金,2013年获得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先进功用资料专业与法国波尔多大学资料物理化学双硕士学位;2016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讨中心与洛林大学联合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环境实验室获化学博士学位;2017-2018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讨中心与波尔多大学联合分子科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讨。首要研讨方向为酶功用化电极的构建及其在“双极”电化学范畴的使用,研讨效果宣布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it.、ACS Catal.、Chem. Sci.等世界期刊。掌管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科技部外专引智项目1项,河南省留学人员科研择优赞助项目1项,河南省外专引智项目1项,“河南省生物电化学出色外籍科学家作业室”中方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