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游戏唯一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5-03-30 10:46:11 人气:1
春晚,并担任“春晚体验官”,身着自己亲手制作、融合了13种非遗元素的衣服,讲述演出服饰上的非遗故事。申遗成功,蛇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春节”意义非凡。令人欣喜的是,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决心,投身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他们用自己的创意、智慧和汗水,让这些古老技艺不再停留于尘封的记忆,而是以鲜活的形象进入我们的生活,焕发出无限生机与希望。春节前后,记者正常采访了一批从事非遗传承的年轻人,推出“非遗何以再青春”系列报道,透过首个非遗春节,记录非遗传承中的青春力量,思考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和新走向。
沸腾的铁水,就地腾空,摇曳生姿,苍穹被渲染得如同燃烧的火焰,漫天火树银花,如同闪亮的星辰,洒向天际……
近年来,流传近千年的国家级非遗技艺“打铁花”开始在各地风靡,今年是首个非遗春节,打铁花更是作为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载体,以令人叹服的技艺和浓郁的中式浪漫气息“圈粉”众人。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慢慢的变多年轻人的加入,为这项传统技艺注入了更多创新元素,也为“1600度的浪漫”孕育着更多可能。
来自山东菏泽的王家打铁花团队今年春节期间在淄博聊斋城景区表演打铁花。领队王念贺是菏泽人,今年33岁,是个“90后”。
这次打铁花表演延续十五天,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晚上演出20分钟。首个“非遗春节”期间在淄博演出,王念贺的感受也很特别。“聊斋城景区内花灯等元素很有文化韵味,景区内客流很大,观众很热情。看到精彩处,观众会跟着节奏呐喊。现场的良好互动也带动了演员情绪,演出更精彩更有激情。”
“春节来淄博旅游,在聊斋城景区游览时刚好赶上‘打铁花’表演,非常震撼,现场人非常多,热闹,年味特别浓。”大年初四晚上,石家庄游客孙先生和家人在现场一边观看打铁花表演,一边不时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除了传统的表演动作,本次打铁花表演中的湖南非遗“炭花舞”和“火壶”表演,加入了创新的成分。“炭花舞”中,铁花在空中像花朵一样绽放,每每引发观众齐声赞叹。火壶表演中,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特质道具中,铁花会随着演员的动作,变化成一把水壶的形状,独具韵味。
“四五十人的打铁花团队中,“90后”、“00”后居多,最小的只有19岁。”王念贺和记者说,团队中的“00后”沙超凡,打得很有灵气,每次演出都在C位,他性格活泼开朗,表演富有激情,很受观众喜爱。
在王念贺看来,年轻人打铁花学起来快,比起老师傅,更敢于尝试有难度的动作、创新的项目,表演也更加洒脱。
祖上是铁匠,从因为兴趣跟随村里的老师傅学打铁花开始,王念贺打铁花的经历已有十几年,带领团队走南闯北演出,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陕西等地,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
“年轻人头脑灵活,喜欢新生事物,吸引他们加入首先要培养他们建立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不少年轻人刚开始不愿意加入,我就带他们看演出,让他们感受现场观众的呐喊声和掌声,感受大家对非遗技艺的尊重与欢迎。这几年,团队越来越壮大,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为打铁花演出增添了勃勃生机。”在王念贺看来, 年轻人的加入对于非遗传承的意义重大。老师傅将传统的技艺延续下来,年轻人的使命是不停地改进革新,继续开发更适合现代大众审美的项目。
生于1998年的博山小伙黄凯泽2015年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跟随伯伯黄向银的淄博市中银铁花文化传承中心打铁花团队四处表演,从打杂的小助理到承担辅助项目表演,处理各类演出事务,对这一非遗技艺越来越熟悉,也慢慢变得有感情。
黄凯泽和记者说,2008年,“打铁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铁花的铁水需烧热至1600摄氏度~1700摄氏度,整个打铁花进程需要好几个人分工协作,一人用勺舀起铁水,甩到空中,另一人头戴草帽,用特制的木板敲打铁水,铁水在夜空中散落,瞬间绽放开来。因而又被称做“1600度的浪漫”。
打铁花表演浪漫唯美,然而毕竟是与高温的铁水打交道,操作需要较高的技巧,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打水训练是打铁花日常训练的必修课,练习力量和手法,并且要感受水落在身上的感觉。
日常训练很艰苦,打铁花看多了,还易产生视觉疲劳。“非遗技艺的延续,不能只停留在传承上,还得创新。我们会经常在网络上从外地的打铁花流派、其他非遗项目的表演视频中寻找创作灵感。2024年春节红叶柿岩景区的冰上打铁花表演就是结合现场情况,融合多种打铁花表演形式,进行了大量创新,呈现效果十分震撼。”对于打铁花和非遗传承,黄凯泽有自己的思考,“现在中银铁花文化传承中心打铁花团队有20多人。老一辈的年纪大了,传承这项技艺的责任就落到了我们肩上,我们“90后”、“00后”一定会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神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