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质、更有性价比
全国咨询热线:0314-4219918

“大国工匠”管益辉:为高铁列车装上国产“膝盖”

来源:爱游戏唯一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4-01-27 16:20:12 人气:1

  走进中国中车金蓝领创新工作室,只见荣誉墙和陈列架上展示着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和奖杯,其中不乏2023年全国“最美职工”、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特等奖、“齐鲁工匠”等重磅荣誉。

  这些荣誉的获得者,正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级技师管益辉。他长年从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核心部件的数控加工和调试,带领团队攻克转向架轴箱体等关键制造难题,成功为高铁列车装上国产“膝盖”。

  高铁列车跑得又快又稳,轴箱体的品质至关重要。什么是轴箱体?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中国中车金蓝领创新工作室见到了这个“硬家伙”。

  “动车组在轨道上跑,需要转向的架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架。我们常把转向架比作高速动车组的腿或者底盘,连接转向架构架和轮对的关键零部件,就是轴箱体。”管益辉与轴箱体“死磕”了近二十年,对其构造和功能如数家珍。他和记者说,轴箱体负责传递动力、支撑车体重量,被视为动车组的“膝盖”。

  2005年底,管益辉开启了轴箱体的创新研发之路。最初,轴箱体是以单机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方式来进行加工制造。“流转9台设备、历经12小时、15人参与才能完成一件轴箱体加工,周期长,效率也不高。”管益辉说。

  轴箱体曾是制约我国高速动车组生产制造的难题之一。2010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启动轴箱体柔性加工生产线建设,管益辉被选为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加工操作、数控编程、优化创新等工作。当时,轴箱体柔性加工线是全新的智能化生产制造领域。如何使生产具有“柔性”,是团队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

  白天工作学习,晚上做笔记、查资料,管益辉与同事们一起经过成百上千次攻关与试验,一点一点“啃”下了该生产线的操作技术,实现了生产线提前投产应用。管益辉团队也成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轴箱体柔性制造团队。

  经过持续优化创新,轴箱体柔性化批量生产实现重要突破,单件产品加工时间由12小时减少到1.5小时,效率提升8倍,柔性生产线多倍。

  “轴箱体最初是整体式的,在拆卸检修过程中,会遇到极其复杂的问题,从加工效率、自主生产率、检修成本等等这样一些方面考虑,都要进一步的升级换代。”管益辉说。

  2012年,“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启动研制,企业决定依托这一全新项目自主开发铸钢分体式轴箱体。

  与整体式轴箱体相比,分体式是一个全新结构,在轴箱体轴承孔处分为上、下箱体,检修更换轮对时,可大幅度的降低检修成本。但分体式轴箱体的加工难度极大。

  “分体式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分离后合体的尺寸以及弧度能够与之前完全一致。这些重要的尺寸与弧度,经过高温加热后极易发生变形。”回忆起当时的攻坚历程,管益辉仍然深有感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死磕。一遍一遍地画图纸、用废旧件验证,熬到半夜下班是家常便饭。”

  重重验证后,管益辉提出了新的加工工艺建议。为验证这一工艺能否保证设计精度,管益辉带领团队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各类试验验证,收集到准确的应用参数,并联合研发技术部门逐步优化提炼。最终,这一精度极高的加工和微变形控制工艺成功通过专业验证,轴箱体全部指标均契合设计要求,量产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

  如今,铸钢分体式轴箱体已经在“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上实现了全面应用。其相关成果目前已获得25项国家授权专利,累计为企业创效4.65亿元。

  创新不止步。近年来,管益辉带领团队以轴箱体加工为核心,围绕设备、工装、吊具、工艺方法、工艺控制、道具和检测的新方法等方面,先后开创轴箱体装夹先进操作法、轴箱体同轴度检测法等技术55项、完成攻关课题127项、获授权专利37项。管益辉也从产业工人成长为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成为中国高铁列车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

  管益辉介绍轴箱体的技术细节。科技日报记者宋迎迎摄

  “这是我的徒弟李启士,曾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作代表发言。他还是‘全国技术能手’呢!”“这两名徒弟参加了‘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捧回来两块金牌!”管益辉骄傲地指着徒弟,逐个细数他们的成绩。

  作为中车火车头金蓝领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管益辉善于在一线岗位中发掘和培养技能人才,传技授艺,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工匠”团队。

  2009年,李启士与管益辉结为师徒。“我师傅最大的特点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研究明白。”李启士说,在师傅的引导下,他的钻劲愈发强烈。2013年,李启士参加中美国际数控机床技能大赛,荣获团体金牌,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他参加中国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工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这些年来,管益辉响应打造“三师型”(技师、工程师、讲师)人才队伍的号召,匠心传承,培养技能人才40多名,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0余名、中车技能专家9名、央企技术能手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要不断学习成为知识型人才,用技能报效国家。”管益辉如是寄语年轻技工。

  封面新闻丨回升向好、成色十足、表现亮丽、殊为不易:2023中国经济“年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