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质、更有性价比
全国咨询热线:0314-4219918

学院百科专业解读 观博思进建稳筑新:我们在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等你

来源:爱游戏唯一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4-03-16 15:23:40 人气:1

  原标题:学院百科,专业解读 观博思进,建稳筑新:我们在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等你

  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原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由宁波大学1986年建校时的土木建筑工程系发展而来,目前下设土木工程系、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3个系以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内设结构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桥梁与道路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规划研究所、海岸带与全球变化研究所、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滨海自然地理与生态安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学院辖有独立建制宁波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与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拥有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滨海城市轨道交通、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东海研究院海洋生态中心、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加拿大可持续城市排水联合实验室、宁波市能源地下结构重点实验室、宁波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火灾)、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与企业共建“宁波大学—浙江易通特种基础研究院”、“宁波大学遥感遥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校企合作平台。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宁波市高校重点学科(A类);地理学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高校重点学科(A类)。拥有结构工程与岩土力学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共建渔业经管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土木水利、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在校硕博研究生450余人。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地理科学(师范)、环境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50余名。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展“3+2”本硕联合培养项目;2013年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20年1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十四五”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27人,含正高27人、副高48人。博士114人,占比89.8%。学院共有国家级人才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何梁何利科学奖获得者1人,省级人才5人,省特级专家1人,省、市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0余人。

  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纵向项目4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0余项、省部级项目117项、宁波市科技局择优委托重点项目1项、宁波市科技局重点项目3项;横向项目近1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2亿元。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650篇,出版专业著作21部,国家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专利13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各级科研奖励37项(其中:全国性学会科技奖2项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线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土木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与规划教学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平台。拥有《钢结构设计》、《区域分析与规划》、《GIS设计与应用》等10门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

  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金奖2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二等奖2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M奖2项,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一等奖11项,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先后12人次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环境系学生社团清源环境观察中心荣获2019年团中央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

  学院先后获得浙江省及宁波市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宁波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工人先锋号”、宁波市“巾帼文明岗”、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职工小家”和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秉承“观博思进、建稳筑新”的院训精神,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总基调,对标“双一流”,着力夯实基础、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全面激发学院办学活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创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新局面。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非常良好的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持续提升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备执业工程师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岩土与地下工程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理、咨询评估等技术和管理岗位。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土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房屋建筑学。

  土木工程专业是宁波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专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市、校三级重点专业,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建设专业,并在2020年1月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持续提升,专业排名已升至全国14.29%(75/525,四星级专业)。本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大国家级教学平台,同时与众多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建有7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为人才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64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以上,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1%,“双师型”教师23位,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本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岩石力学与结构工程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土木工程学科为省一流学科和省重点学科,拥有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能源地下结构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可为本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行业的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建筑、交通、市政、港口相关的设计院、施工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机构、质检部门、政府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发工作。连续五年实际就业率100%,2023年考研录取率达30%。本专业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设“3+2”本硕合作培养项目,本专业学生可申请在本科第四年立即进入纽卡斯尔大学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本专业面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绿色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非常良好的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通晓环境工程基础原理和工程技能,在环境工程特别是水环境治理、给排水工程、土壤修复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项目施工及运营、环境咨询和新研发技术等工作,并具备创新性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视测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态废料处理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现有专任教师21名,其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4名,副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名,其中博士后2名。全系先后有7人通过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学习、交流;两人通过学校资助项目出访德国和台湾,近年来与国外多家知名大学和研究所通过人员互访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交流通道。我们率先实行了“导师制”,每一名学生从踏进系所大门的那一刻起便有经过双向选择的导师从学习、生活、思想乃至就业方面做全方位的辅导。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学生在科研和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系同学及集体曾荣获2019年全国团中央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2018年最美浙江人青春领袖候选人、2018年“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杰出贡献个人奖、“全国特色示范团支部”、“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宁波市先进大学生集体”等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浙江省第十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和第二届浙江省“联网+”互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高级别学科竞赛。

  本专业在专业星级及进位排名中为三星级专业且排名稳步向前,现百分位排名为37.75%,拥有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和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市政工程。

  在服务地方及学生创业培养业绩中突出,承担省、市级多项政府咨询类项目,到校经费年均近千万元;学生多次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科研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大赛及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方面。

  历年就业率均超过90%,主要在环保、水务、设计院、咨询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单位。为加强产学研统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我系与20余家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和产学院基地,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场所和就业机会。学生报考研究生率、录取率稳定增长,较多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院校深造。

  本专业主要为高级中学培养能胜任地理教学和研究,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进一步深造潜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高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能在高中、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成为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成为骨干的潜力,或具有进一步深造成为优秀科研、教研人才的潜力。

  地球概论、普通地质学、气象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源于宁波师范学院1982年创建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教师资格免试认定专业、浙江省“十四五”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本专业是浙江省内目前仅有的两个地理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之一,以优秀高中地理师资为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地理学”、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地理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方向和地理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建设和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稳步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本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得率超80%;中学对口就业率均超过90%;近两年,毕业生深造率超过25%。办学近四十载,毕业生几乎涵盖全省各地市主要高级中学。本专业依托宁波市重点A类学科地理学和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方向,逐步提升人才教育培训档次。

  博士,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博士毕业,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国家高新区“高新精英”创业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桥梁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件。曾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曾获“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最受喜爱教师”称号。研究成果获中国公路学会、中国交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所发明的“预应力碳纤维索加固桥梁技术”入选2022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重点成果推广目录(全省仅4项)。研究成果在100余个桥梁工程中获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983年8月出生于湖南岳阳。2013年3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获“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和浙江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首届)。2013年4月,入职宁波大学,先后评聘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从事土木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包括《土力学》、《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高等土力学》等。其中,《土力学》为浙江省一流课程,《高等土力学》为宁波大学研究生示范课程和专业学位特色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申请获批省级教改项目3项,市厅级重点项目1项,发表教学教研论文8篇。育人成果丰硕,指导本科生发表期刊论文16篇,获批国家专利15项;指导国家级、省级项目5项,大小挑比赛国奖1次、省奖2次;指导校优论文13人,省优毕业生8人。另外,主参土木工程国家级专业认证和土木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承担浙江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和宁波市能源地下结构重点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教学方面,曾获宁波大学第五届真诚奖教基金-耕耘教学奖、宁波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宁波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宁波大学学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宁波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次)、在甬高校专业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优秀学员和全国阳明联盟征文三等奖(课程思政)等,并获得宁波大学校级和院级优秀员荣誉多次。科研方面,曾获宁波市岩土工程优秀论文二等奖、宁波市岩土工程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水利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和浙江省自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三层次人才,宁波市拔尖人才,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委员会委员,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UCI)访问学者,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方向负责人,曾获宁波大学“阳光”教授称号。主攻研究方向:污水生物处理、废物资源化利用及水质安全,特别在酵母菌处理废水领域中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工业攻关项目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项目及地方合作项目多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教研论文3篇。其中与市环卫管理处合作的“城市分散式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宁波日报”及“宁波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宁波大学包玉刚青年拔尖学者,宁波市青年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环境微生物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基金面上等项目近10项,发表权威期刊论文 30 余篇,全国土壤普查宁波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土壤健康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担任多个期刊青年编委及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委员。曾获“宁波大学最受喜爱青年教师”称号,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B类)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等。承担宁波大学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改项目、宁波大学课程思政一流课程重点项目,课程获批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获宁波大学创新创业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赛二等奖等。指导硕士研究生获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赴香港城市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继续博士深造。

  寄语:少年驰骋,仗剑天涯。愿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大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科学(师范)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负责人。主要是做海岸海洋地理学的研究,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含重点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重点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入选浙江省万人领军人才,曾多次获评宁波大学“阳光教授”、宁波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授”、宁波大学“最美导师”。在SCI/SSCI期刊及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教材近10部。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或采纳应用。

  寄语:有地而生,有理而存;经天纬地,报效祖国。地理学带你阅书万卷,踏遍山河千万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地理学科负责人,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主任,从事经济与文化地理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与陆海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独著专著4部,参编教材3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国家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等机构咨政项目20项,研究成果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及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优秀成果奖,荣获宁波大学优秀党员、阳光教授、青年学术创新奖等荣誉。

  寄语:花4年时光理解自己和宁波大学,理解地理科学专业,理解社会与家长的“为师成范”预期。向海而生,未来可期。

  大学期间综合排名位于专业前列,曾担任工管19班团支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宁波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关部副部长。获得团校优秀学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长三角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现已斩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枚名校offer。

  大学期间专业成绩班级排名前三,曾担任班级团支书。个人获得过省政府奖学金,浙江省高数竞赛三等奖,宁波大学优秀团支书,宁波大学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与科院19环境工程班同学共同荣获宁波大学“先进团支部”称号。没有耀眼的履历,只有不断攀登的心。现已成功一战上岸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大学期间综合排名专业第三,获省政府奖学金。曾任宁波大学团委学生副书记、校院两级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青年人才学院团支书等职务,获宁波市优秀大学生、宁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6次,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特等奖、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8次,市校级奖项30余次,作为全校唯一优秀本科生代表在2021级开学典礼上发言,被评为“最美宁大学子”。大四,她荣获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首个全国“田家炳杯”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加入全国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即将远赴贵州,一年后返回母校深造。

  大学期间综合得分和专业成绩位列专业第一,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等学科竞赛奖项。作为负责人组织完成了一项大创项目与一项校级重点SRIP项目,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核心期刊,并申请专利一项。获得两次省政府奖学金以及一次国家奖学金。现已成功保送至浙江大学。